2014年12月21日 星期日

講座【故事的內涵與說故事的技巧】誠品講堂:風格生活館 ─ 創造魔幻寫實的時刻:說故事的技藝 - 洪震宇





故事的本質:
Choice & change(impossible>possible)
見自己>見天地>見眾身>見自己
先感受,再思考(內化)
故事是每個人在每件事上做的choice選擇,經過理念的建立、思考及內化而產生change改變。了解自己以後,才知道自己的信念,有了信念才有熱情,也擁有了改變的動力和能力。

故事的內容:
體驗、看見、解讀意義、模擬

每個故事,都是經過說故事人的:
用心聆聽敘述者陳述事件(體驗、看見)>故事人感受後內化詮釋(解讀意義)>思考後進而賦予意義(模擬)

其中最為重要的是,是要聽的出來,敘述者心中沒說的弦外之音,弦外之音往往是最為重要的部分。(可能五個為什麼是最基本的)內容與人產生具體化的關聯,才能產生影響。
觀察比訪談重要(但我覺得體驗和觀察的重要性應該不相上下),很多時候被觀察者沒有說出內心或真實情形的狀況(e.g.大賣場裡的人類學家中一書中,樂高的受訪者在家中的狀況,就和訪談中回答的內容有異)

說故事的目的:
說服、領導、改變
如何將故事說到心裡,進而讓人變成和故事理念相同,進而由此理念為方向,團結地一起想辦法改變。故事會讓人了解產品本身的內涵外,透過故事中的情境和畫面讓人有置身處地的感覺,這時候也讓人和故事產生了聯結。
這和Service Jim(和其他design thinking也是)work shop活動模式很像,每次活動一開始便會鼓勵每個人發表心裡的信念(說服),讓不同領域背景的大家決定要跟隨的題目後開始分組。分組後由跟隨的題目變成理念成為原則(領導),進而將原本理念不同的人,讓他們朝同一個方向前進(改變)。這時發表的時候說故事的技巧就非常重要了!也完全符合「說服、領導、改變」。

說故事的技巧
引人入勝的核心是衝突表裡不一,與想像中的不同,也是吸引人繼續聆聽的重點。 
『但是』是故事中高潮迭起的轉折處。

故事中的樂趣:
人類學的體驗發現未知的世界
從人性中找到共鳴點進而找到自我

故事是
能夠表達心中秉持的理念和原則,並基於真實道理的事實,能夠和人建立具體關聯性的傳達方式。故事本身是否為現實並非重點,內涵中表達的理念和原則才是真正的目的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

 故事是結果的呈現,但是故事的構成是內容,內容如何形成?也就是體驗、看見、解讀、意義、模擬等等insigh程序結果後的轉化。

我覺得『故事』是一種結果的呈現,『說故事』則是一種將結果和人產生聯結的方式。
但是其中最難的一點,應該是找到故事真正的內涵。有故事不難, 難的是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。那如何讓故事吸引人?第一要素應該是找到對人有意義的內容。而如何找到有意義的內容?應該就需要像人類學家、社會學家、設計師等等都在追求的,需要有敏銳的洞察力(insight)了。

有了內容的洞察力的結果洞見後,如何將其轉化為對人有意義的故事,也是很困難的ㄧ個環節。有相同的洞見,轉化後卻不一定是相同的結果,這當中就是看每個人個人的思考、聯結和創新能力了。也就是老師在課程上開始和結束時都一直強調的『見自己>見天地>見眾身>見自己』,找到自己的信念,用自己的熱情去挖掘內涵,進而用自己的方法,詮釋自己心裡的故事。
剛剛看了黑秀網上竅門設計事務所主持設計師何忠堂的文章,也剛好用王家衛拍攝一代宗師時的提到的話來譬喻設計:所謂功夫就是時間,我認為做設計和學功夫一樣,都得花時間才能逐漸從招式(形式層面)進入力量(技術層面),之後逐漸接近其核心(精神層面),其中所有的理解都是來自於不斷的練習,這如同演奏樂曲,必先有卓越的技術後,才能深刻地融入個人情感,呈現出獨特的個人風格。

除了說故事的方式(結果的呈現)之外,我想最難的,也是最近在追求的,就是如何找到真正對的內容洞察力,以及如何將insight轉換成故事(or設計or服務)的內涵和意義的創新能力了。

期待老師下一次的inside和轉化課程吧!

延伸閱讀:訪談的方式和技巧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